长城做为“隐形冠军”企业的匠心之道

发布于: 2016-06-21 09:31

 

记者近期寻访东北企业中的“隐形冠军”,沈阳市长城过滤纸板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长城公司)无疑是众多“小星星”中的耀眼一颗。

 

身处好似“针尖”的细分领域,这家轻工企业以27年坚守与创变,演绎了工匠精神之美,成就了行业领军地位,其发展之道给人启示。

27年,工匠精神一路传承

纸浆在水槽中来回搅拌,形成浆糊状后源源不断流向生产线,经过拍板、挤压、烘干、检测等工序,成为一张张洁白纸板,销往啤酒、葡萄酒、饮料、糖浆、医药企业作为过滤介质。在长城公司,这样的运转每天都在继续。

两条几十米长的生产线,工序简单、流程简短,让工厂看起来谈不上“高大上”或者“新奇特”。但这家企业却有着显赫的行业地位:公司受邀国家造纸标准委员会参与过滤纸板国家标准制定,并在国内同行中率先通过ISO9001: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,以及ISO14001: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;其产品在占领啤酒、饮料用过滤纸板50%以上市场份额同时,还通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认证,远销20余个国家和地区……

这些成绩背后,以精细化生产确保稳定品质是关键。在生产现场采访,记者见到的不少员工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。55岁的陈树宝已经做了14年抄纸工,按照行业标准,不同纸板的厚度和单位面积重量允许有误差,但他十几年来坚持降低误差,操作出的纸板几乎都在标准线的正中间。

制浆是工厂的首道工序,陈鸿岩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1年,现在他仅靠手摸,就能判断纸浆搅拌是否均匀达标,准确率高达95%以上,粗糙的双手堪比检测仪。

 

这种精耕细作的日积月累,给企业换来的是良好口碑。采访中一名客户企业的采购专员告诉记者,过滤纸板在啤酒、饮料企业虽然使用不多,却必不可少,稳定的品质对下游生产很有帮助,怕就怕过滤速度忽快忽慢、精度忽高忽低。

追溯这股一丝不苟的精气神,很多老员工都把源头归结于公司上一代创业者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,在公有制纸板企业工作的杜兆云、陈秀琦夫妇主动辞职,含辛茹苦建起了自己的小厂。丈夫管生产,妻子跑销售,两人为厂子的未来常常讨论到深夜。夫妇俩还将产品品牌取名为“双圣”,预示着“夫妻同心,其利断金”。

20多年来,夫妇俩像操持家务一样经营企业,像抚育孩子一样生产产品。建厂之初,沈阳市的同类企业还有十几家,如今只有长城一家存活下来。难得的是,“低调做人、认真做事”的性格,反而让企业越做越强成了行业“老大”。

坚守+创变,做新时期工匠

工匠精神不仅贯穿于生产流程,也凝结于贴心服务。采访中,一个买国旗的故事让人会心一笑。

2008年4月,为迎接世界最大酶制剂企业——丹麦Novozymes公司的专家前来考察,公司上下精心准备。几名员工前往市场采购接待用品,走过多家店询问“有没有丹麦的国旗吗?”店主答“有,一元一个”,随手拿出的却是中国国旗。原来,店主们将“丹麦”误解成了“单卖”。为了买到客户的国旗,接待人员可谓费尽周折。

欢迎仪式上,丹麦客商面对桌上摆放的本国国旗颇为感动,“我们一路考察中国企业,这是对我们最隆重的欢迎。”严格的考核结束后,丹麦专家的留言是:“长城是一家积极进取、可持续发展、值得信赖的公司。”

过滤纸板在食品、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消耗量不大,公司销售经理王金艳介绍,通常一座年产20万吨的啤酒厂,每年只需要3-4万元的过滤纸板,这决定了长城面对的几乎全是大客户,而产品却要根据不同客户需求进行小批量、多品种生产。“麻雀”如何与“大象”愉快合作,是考验这一行业的难题。

长城公司麻雀虽小,但职工规章、操作规程、检测标准等一应俱全,无论生产、销售还是服务人员,当班工作都得有记录,公司还构建进货台账和质量跟踪制度,让每一批原料、产品都可追溯。技术部长戚铭说,客户无论大小,我们对其提出的每个意见都认真对待。

工匠精神需要坚守,但坚守并非一成不变。既保持初心,又因势而为,企业的航船才能一路扬帆。上世纪末,过滤纸板生产从手工作坊向自动化工厂转变,长城引领了行业之先,而今公司在第二代“当家人”带领下,迈开了转型升级的新步伐。

设备升级,淘汰高耗能、高污染设备,改用清洁能源实现绿色制造;产品升级,持续开发新品,研究可嵌入模具的过滤纸板,拓宽应用范围;市场升级,在拿下国内销售冠军、取代进口产品基础上,成立外贸部进军海外市场……

而在众多升级计划中,公司对人才最为关注。总经理杜娟认为,现在市场上的个性化商品更受到青睐,很多行业也从依赖要素投入转为依靠创新驱动,这些都需要企业把人才作为未来竞争的根本。她坦言,如何识人、选人、提升人、成全人,是很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。“培养一批新时期的工匠,是企业发展的关键!”

拿什么呵护匠心?

两年前从父母手中接过公司,杜娟来的比员工早,想得比父辈多,投入的精力有增无减。采访中记者问:“作为一位继任者而非创业者,你为何倾注这么大心血?”杜娟回答:“责任和热爱,是做好一份事业的灵魂,离开了精神追求,做企业还有什么意义?”

一名好的企业经营者不能没有匠心,但如何激发和调动广大员工的工匠精神,同样关乎公司成败。最近,网络上一篇《没有“工匠制度”,谈何“工匠精神”?》的文章引人思考——拿什么呵护匠心?

在杜娟看来,“千导向、万导向,经济效益定方向”,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,让工匠们有奔头,才是对工匠精神最大的保障。为此,公司做好每名职工的生产、质量情况统计,数据每月公布并排名,以逐年加分的形式反映员工的成长历程,也作为员工加薪和晋升职务的主要依据。优秀员工领取高工资、享受国内温泉游和年终出境游,在公司形成“比学赶超”氛围。

精神上的尊重和温暖,也能帮助工匠们找到心灵归宿。打开公司的网上博客,密密麻麻满是员工们的成长足迹,里面有公司集体旅游、拓展训练留下的欢声笑语,有送别退休员工的不舍深情,有公司参加展会的所见所闻,也有客户来访的中肯评价。不少员工还在博客上记录自己的心路轨迹,写下与长城结缘的点点滴滴……

销售部大客户经理王丹说,公司规模不大,但如此重视企业文化建设,千方百计构筑员工的精神家园,让她深爱这个集体。在大客户经理岗位上,王丹也把这份暖意传递给外界。有客户打电话咨询产品,她会根据客户所生产产品及其工艺进行分析选型,配套合适型号的产品,并立即安排样品寄出;客户来访考察时,若赶上某种节日,她还会精心准备个小礼物,让客户倍感温暖。凭借这股无微不至,王丹成功将公司产品出口给了日本的世界“500强”企业,印证着“平凡岗位可以做出不平凡业绩”的道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新华网沈阳6月20日电(记者 王炳坤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2016-06-20 11:36:23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新华网

 

分享